3月22日至23日,2025年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持续改进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我校联办。我校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灯熬教授出席会议,并代表学校致欢迎辞。

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郝吉明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周琪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环境专委会委员、江南大学张光生教授,环境专委会委员、昆明理工大学宁平教授,教育部教指委委员、桂林理工大学校长王敦球教授,南昌工程学院校长刘祖文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刘勇弟教授,山西大学原副校长程芳琴教授,以及300余位全国兄弟院校环境类专业专家和老师。

李灯熬在致辞中首先对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12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概况与建设成果。他表示太原理工大学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化环境类新工科课程改革、强化产教协同、拓宽国际视野,为美丽中国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环境工程人才。


郝吉明院士在讲话中指出环境类专业教育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要充分运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机制,助力高等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并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夏祖义在讲话中介绍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环境类专业认证中的各项工作,他表示学会将持续创新服务机制,保持对专业发展、教师成长以及学生培养负责的严谨态度,开展更多满足不同需求的工作活动,共同推动环境类专业高质量建设和人才培养。


随后大会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新标准解读和持续改进实践经验进行了研讨,周琪讲解了工程教育认证新标准及对专业建设的建议,刘勇弟围绕持续改进工作提出观点看法。此外还有来自天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29所高校专家学者介绍了持续改进工作的经验做法,会议持续一天半时间,与会专家学者就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持续改进进行深入研讨,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提出了工程教育持续改进的目标和举措,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类专业建设与发展,凝聚了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想共识。




我校教务部部长宋燕应邀为大会作了《太原理工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旨报告,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王建成教授和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梁美生教授应邀主持大会部分环节,环境工程系副教授曹昉分享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持续改进经验做法。

此外,会议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生态环境领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申报》启动仪式,标志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教育部教指委环境专委会共同设立生态环境领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面向全国高校开放申请,以期形成一批可以借鉴、推广且有示范作用的教学成果,共同推动生态环境领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初审:王红涛
复审:丁 娟
终审:潘燕春